【中方快讯】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玉龙:中非合作要抢占制高点 中企融资能力有待提高

2017-12-25  来源:

融资,是中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对此,王福俭建议,企业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对于海外承包工程和投资的各类金融支持政策,然后做好融资可行性分析,包括国家风险分析、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业主能力、承包商能力、担保情况分析等内容。


日前,由北京大学主办的“走进非洲”主题研讨会吸引了不少企业的关注。中信保资信评估中心海外投资风险研究小组负责人王福俭认为,非洲是任何一个走向世界大舞台的国家都不能放弃的地区,中国依然需要到非洲做投资、贸易和工程承包。


去年,中国对非贸易和工程承包已取得长足进展。2016年,中非双边贸易1491亿美元,工程承包新签合同额820亿美元,工程承包完成合同额521亿美元。中国是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基建融资来源国和第三大援助方。


然而,中国对非(洲)投资占中国整体投资的比例仍然非常小。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1961.5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投资于欧美地区,对非投资仅有32.6亿美元,占比1.92%。2017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投资15.9亿美元,占比3.3%。


对于中资企业在非洲发展的主要挑战,王福俭分析道,除了外部经营环境的挑战,中资企业内部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在低端市场上,中国成本优势不再;业务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融资难度大成本高;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国企更趋严格的监管等。


“当前,我们对非投资落地的项目不多,以能源、矿产和电站居多,跟我们对接中非产能合作的定位还是稍微有出入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董事总经理王玉龙指出,中非合作应该重点解决“三个流”的问题,也就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这三个支点问题如果不解决,中非产能合作的飞机别说是飞不起来,跑都跑不起来。”


在此基础上,王玉龙指出,中非合作要抢占制高点,除了传统的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之外,还有三个领域要重点关注:第一个是产能对接,中国应该把自己在汽车、通讯、电站等领域的优势产能往非洲转移,加快非洲的工业化步伐;第二个是技术合作,现阶段应该优先关注海缆、电讯、民用雷达、无人机的本地化发展,并帮助非洲进行人员培训;第三个是移动支付,不少先知先觉的互联网企业和网络企业已早早开始布局非洲。


王玉龙指出,中非合作空间非常大。当前,中国劳动力的优势正在下降,而到2050年全世界50%的新增人口将来自于非洲。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技术、产能进入非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资金优势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一年多投资10.7亿美元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是国家层面的对外投资基金,旨在服务于非洲“三网一化”建设,主要关注制造业、高端技术、农业、金融合作、能源矿产和基础设施领域。该基金于2015年12月4日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设立,2016年1月启动,同年4月走上正轨。在首期资金100亿美元中,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分别出资80亿美元和20亿美元。


据介绍,在成立一年多的时间内,基金已经批准10个项目,总投资金额10.7亿美元。中非产能合作基金的投资范围比较宽泛,以股权投资为主,也可进行债权、基金、贷款等多种类投资。“在一个项目中,我们常常多种投资手段并用,既可以做股权投资,也可以做债券投资。通过打组合拳,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问题。”王玉龙说。


对于基金的资产配置原则,王玉龙介绍道,积极开展优质或成熟的项目并购投资,稳妥开展新建项目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组合,初期注重风险控制,逐步配置普通股投资。在项目筛选标准上,他指出,要求国别风险可控,项目经济可行,合作伙伴具备项目运行实力。


“一般来说,我们的投资决策流程是三到四个月,不需要申报任何其他机构,保证了项目审批的效率。目前来看,我们在中国开发性金融机构中算比较迅捷的。”王玉龙说,“一旦决定放款,7到10天,美元就能到账。”


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出资的首个项目是与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安哥拉铝型材厂项目,项目总占地20公顷,一期总投资约4000万美元。项目预计2018年投产,年产能1万吨,能提供500个就业岗位,是安哥拉目前规模最大的型材投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不仅极大程度解决安哥拉国内铝型材使用的需求,而且对外汇储备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安哥拉而言,还可起到替代进口、减少外汇支出和增加出口换汇的作用。


今年,中非产能合作基金还与淡马锡、网易等六家机构对深圳传音进行B轮融资。王玉龙介绍道,“我们从一开始就看到传音的独特性。去年,他们在非洲出货8000多万台手机,占到非洲40%的市场,是非洲最畅销的手机之一,创造了8000多个就业岗位。现在已经成为大国外交的一个焦点。”据他透露,传音明年准备回A股上市,由于进入得早,基金在这个项目中的投资回报率很高,未来还计划支持传音发展手机支付业务。


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创新融资模式


融资,是中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题之一。对此,王福俭建议,企业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国家对于海外承包工程和投资的各类金融支持政策,然后做好融资可行性分析,包括国家风险分析、项目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业主能力、承包商能力、担保情况分析等内容。


他举了一个例子:在非洲某国,当地及第三国业主合作拟建设总投资8亿美元的300MW煤电发电站及输变电、煤炭开采和供水配套项目。其中,业主股本金投入30%,其余通过贷款解决。中资企业参与电站及输变电的建设,协助业主完成约3.7亿美元的工程项目融资。


王福俭指出,这个项目没有主权担保,项目业主也仅提供有限的担保。但是,通过创新保险模式——“政治风险+政府违约”实现了项目融资,政府违约针对整个合同标的预赔付。


民生银行跨境金融部总经理马向东表示,作为商业银行,他们在判断是否放贷时会对项目各方面的风险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在安哥拉卡卡水电站出口买方信贷项目中,银团贷款总额42亿美元,其中,民生银行贷款额为5亿美元,贷款期限15年。中信保提供包含政治险和商业险在内且赔付率不低于95%的出口买方信贷保险,而安哥拉政府做主权担保。


据他介绍,对于这个项目,他们首先考虑了电力规划的合理性。安哥拉电力规划做到2025年,当前人均装机容量比较低,且有大量经济发展需求。预计15年的贷款期截止时,电力市场依然不会供大于求。但与此同时,他指出,安哥拉国家国别风险偏高,产业相对比较单一,汇率波动比较大,外汇储备可能进一步下降,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


“最终,这个项目我们做了,因为考虑到它是主权融资项目,只要国际能源价格企稳,那么国家的外汇储备就会恢复。另外,安哥拉政局相对稳定,且正在推进经济改革,后续潜力还是有的,项目经济性和结构性也比较合理。”马向东说。


当前,中国企业在非洲参与的工程承包项目一般采用EPC模式(是指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融资来源包括中国商业贷款、中国两优贷款和国际多边或其他金融机构。王玉龙指出,EPC模式一般要求业主支付15%的工程款作为预付款,但很多非洲国家仍然感觉支付困难。针对这个问题,他指出,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正在考虑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正准备全面梳理中国进出口银行用"两优"贷款(中国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买方信贷的简称,是中国政府给予发展中国家政府的优惠性资金安排,中国进出口银行是唯一承办银行)支持的项目,从中选出基本面不错的项目,通过转让持有部分股份来接手这些项目,在它们具备运营条件后,我们再从项目中退出。”王玉龙指出,“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部是有举债上限的,通过把项目转交给我们,它们又有了新的举债空间,可以重新支持新的EPC项目。”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中方快讯】促进境外投资健康发展《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正式发布

下一篇:【中方快讯】一带一路|央行新政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 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友情链接